学校邮箱 信息门户 教务系统 OA办公 实景校园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文大讲堂‖李密《陈情表》的孝心与宦情——-从文里到文外

日期:2019-05-14来源: 作者:杨骁宇关注:


513日下午两点,人文学院在1216教室举办了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北京语言大学张廷银老师为百余名同学做了以“李密《陈情表》的孝心与宦情——从文里到文外”为题的主题报告。讲座由院长曹强教授主持。



首先,张廷银老师通过设问引起同学们对《陈情表》孝之外问题的兴趣。张老师讲到,古今评价大多都是赞扬他文章内的感情真挚,跳出文章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细节与技巧。《陈情表》里有许多雕巧之处,例如文章里写到自小为祖母扶养,因为一般三岁才开始有记忆力,所以四岁是一个重要的年龄。此外魏晋确实是以孝治天下,而李密确实第一个在文章里写到的人。

其次,李密文章里除了对祖母流露出的真情之外,写到他不接受征聘却并不意味着李密不好官。他讲到李密的老师谯周劝谏刘禅归降,古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李密难以做出与老师截然相反的决定。此外,在同门眼中他们把李密比做子由,因为李密同自由那般材剧志大。李密奉养祖母是一出双簧戏,由李密承尽孝之名,朝廷则为其买单。

然后,张老师分析了《陈情表》出名的其它原因,首先是读者们可以读出来的真情,由作者到文章再由文章到读者,是一个以文辞为中介的情感传递的过程。此外,读者的眼泪也是被绑架出来的,魏晋以孝治国无人愿意背负或者承担不孝的骂名,因此人们总是努力使自己读出深情。

最后,老师还说到了李密人物形象的塑造。例如《华阳国志》“李密传”中,李密的事件大多与“孝”有关;唐修《晋书》则对李密的形象进行了恢复,写到了李密的其他事件,更加丰富了李密的形象。老师说到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既要“进的来”阅读文章思想感情,更要“出的去”去阅读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透过文辞所要表现的背后的含义。

主讲人简介:


2C7C5


张廷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魏晋玄言诗研究》、《方志所见文学资料辑释》、《族谱所见文学批评资料整理研究》等,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史哲》、《文献》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历代方志所见文学文献整理研究"首席专家。

 

上一条:人文大讲堂‖汉江上游地区方言的混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下一条:太原师范学院阎秋霞教授来我校开展课堂创新示范教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