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早上8时,应人文学院邀请,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青海师范大学赵宗福教授在逸夫实验楼孔子学堂主讲“人文大讲堂暨华山大讲堂——西王母信仰与传统文化”。此次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曹强教授主持。
赵宗福教授从“西王母的称谓与信仰史”、“当代西王母信仰在海峡两岸”、“西王母信仰与昆仑文化”三个方面介绍了西王母信仰与传统文化的内涵。他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华山题王母祠》一诗为引,结合中国古典神话、历史故事、国家祭祀、宗教信仰等具体事例介绍了西王母的称谓与信仰史。,他分析了历史神话中西王母形象的演化,并联系道家学派阐述了西王母在中国民间社会地位的发展过程。赵宗福教授讲到当代西王母信仰在海峡两岸的发展,列举了西王母在我国台湾、新疆、甘肃和青海四地的社会影响,以他自己亲身的学术科研经历向我们展示了西王母信仰的传播之广泛。最后,他深入论述了西王母信仰与昆仑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他认为昆仑山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座山,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昆仑神话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昆仑文化在当代还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尤其是勇于担当、敢于拼搏、锐意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不仅传承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与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吻合;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价值的文化现象。他希望同学们明白历史的昆仑山与现实的昆仑山的区别与联系,在学习中善于发现民俗传统,辩证分析并理解民俗对文化支撑的重要性。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通过梳理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大有可为,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研究。
人文学院副院长白赵峰、党总支副书记李三岗,孙萍萍、武国权等教师代表及人文学院学生代表共200余人现场聆听讲座。(通讯员:刘荔建)
主讲人简介:
赵宗福,民俗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长期从事民俗文化学和地方民族文化的研究,在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花儿通论》、《青海历史人物传》、《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昆仑神话》、《一本书读懂民俗常识》、《寒竹诗草》等著作十余部,在海内外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29次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目前主持国家重大项目“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