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邮箱 信息门户 教务系统 OA办公 实景校园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专业研讨 > 正文

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调研报告

日期:2018-07-02来源: 作者:梁利伟关注:

    为了搞好迎评整改工作,修订好新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按照学校必须走访两所高水平大学、两所同层次大学,召集不少于五家用人单位进行座谈讨论的总体要求,在人文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周密安排部署下,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活动并顺利完成任务。

    一、调研过程情况

328日,由人文学院教学副院长白赵峰带队,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前往西北大学和咸阳师范学院相关专业调研,330日前往陕西理工大学相关专业调研。411日,人文学院邀请用人单位相关专家在人文学院二楼会议室召开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座谈会。53-56号,人文学院院长曹强和教学副院长白赵峰带队,分两组前往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及晓庄学院相关专业进行调研。

此外,各位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认真学习了专业新国标。

   二、调研主要问题及信息交流反馈

就新闻学专业而言,调研的首要问题是培养方案中课程的开设情况及学时安排情况;其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相关问题,如第二课堂如何在培养方案中体现,毕业论文考核方式的问题等;再次,了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相关情况,为申报新专业打好基础。最后,了解调研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其他可借鉴的先进做法。

1.0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第二课堂是亮点

在对西北大学相关专业的调研中,我们重点关注了西大利用第二课堂强化学生实践方面的做法以及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的考核问题。西北大学在毕业论文考核方面,刚刚规定学生可以以毕业设计替代学位论文写作,尚未实施。在学生实习方面,鉴于西北大学深厚的校友资源积累,一般由学生自主联系毕业实习和暑期实习,而且实习单位层次相对较高,效果较好。在第二课堂方面,除了举办影响较大的黑草莓艺术,还有举办了一些学生工作室,其优势在于所出品产品质量较高,参加国内比赛获奖较多,能产生比较大影响。第二课堂有赖于专业教师的指导,在调动专业教师的指导积极性方面,由于二级学院有较大自主权,虽然并未在培养方案中体现,但二级学院以项目的方式给予大力支持。在对咸阳师范学院相关专业的调研过程中,该校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认为我校新闻和广电方案中将实践课程板块单列出来,做法较好值得学习。同时他也谈到,曾聘请当地媒体资深人员为学生上实践课,但由于媒体人员普遍工作较忙,薪酬没有吸引力,这一做法无法持续开展,我校也面临如何很好利用媒体资源的问题。

2.用人单位希望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411日的用人单位座谈会,我们邀请的专家覆盖了当地不同类型媒体和管理机关,特别是融媒体和网信办相关负责人。用人单位普遍强调学生能力要求,即招之即用,建议削减理论课程的教学时常,加强实践课程比重。此外,渭南电视台融媒体负责人建议增加美学概论基础课,加强网络新媒体的报道策划课程;报社相关负责人认为为了提高实习质量,应该对实习学生加以分类甄别,真正把实习意愿强烈的学生选拔出来,市网信办负责人则建议加强网络环境下新闻法规和道德教育。

3.陕西理工大学有成熟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赛

在对陕西理工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调研过程中,通过对比两校培养方案,发现该校方案中文学类课程占比极小,有视听语言等广电基础课,此外该校专业选修课数量大,比较有特点,值得参考。该校特别重视学生参加国内各种实践比赛,学校出台专门制度予以鼓励,每位老师每年可以最多申报自己指导学生高层次的获奖两项,学校按照标准予以奖励,奖励金额达一万左右。

4.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高水平新理念

在对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调研中,发现高水平的大学在整体人才定位、教学理念及实践课程的设置上都很先进,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有些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如,在课程设置上,传统的新闻采写编评四门课上完后,还要开一门实践性很强检验前面学习成效的综合课,叫“采写编评一体化”,课程由3-4位老师同时进课堂,学生必须生产出多媒体产品,不同的老师对各个环节把关点评,最终对作品打分。上课的老师既有校内专业老师,也有业界人员,学生作品达到一定水平直接通过业界平台发布,效果良好。另外,根据社会的需求,摄影课的地位提高,成为新闻传播各类专业的基础平台课。专业选修课中有1-2门优秀新闻作品选读或赏析,这是我们的方案中欠缺的。文学课的设置只有3门,比例极低。实验室全部实现电脑化,正在建设全媒体指挥中心,旨在打通线上线下,形成与新闻业界一样的操作平台。

此外,该校已经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开设了一些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有特色的课程,如数据挖掘、掌媒传播、舆情分析等。

5.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专业化全能力

该二级学院专业设置非常完善,除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这两个传统优势,还有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两个热门专业和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两个新兴专业。就新闻学专业而言,他们在学生实践方面颇有特色。学生实践有三大系统:课程内部实践,寒暑假实践,各类大赛实践。其中寒暑假实践从大一开始,一个假期算2学分,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了学生大块儿闲暇时间。大赛实践他们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全员参赛”,利用比赛“倒逼”学生去学习去实践去理解掌握课堂知识。此外,毕业论文(设计)的考核方面,他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毕业设计(作品),这样和大学期间的课程也有所连接,前面参赛的作品或者某些课程的作品,只要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符合毕业设计的相关要求,就可以做为大学毕业作品。为支撑实践“三大系统”,他们提出了三个“不断线”:口头笔头训练不断线,读书不断线,实践不断线。读书也需要经过考核,给予学分。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因为二级学院有较大的自主权,因此课程设置紧跟社会需求,如手机APP开发、微视频制作、H5制作等。

三、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建议

在走访调研了数所高校相关专业后,学院领导、教研室、专业教师认真学习了新国标,并根据专业现状经过探讨分析,对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下建议:

1.专业教育课程模块适当压缩文学类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三门课程的课时量适当压缩并调整上课学期。

2.专业选修课适当增加专业拓展课程

目前专业选修课几乎全是文学类课程,适当增加专业课程,如《危机传播》《名记者研究》《微信公众号运营》等。

3.专业技能模块继续加强

增加《新闻采写编评实训》、《社会调查》课程

4.第二课堂内容明确细化

百部经典著作导读可作为连续4学期的系列课程,多位老师同时参与,经过考核,给予学分。

5.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增加课程

按照新国标,增加《出版与数字出版概论》《数字媒体技术》,将某些课程从专业教育课程模块调整到学科基础课程模块。

此外,专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层面的关照,希望学校能在培养方案修订中给予二级学院较大的自主权,希望支持二级学院将一两门课程发展为全校公共课,以缓解人文学院课时量短缺的大问题。

 

上一条:关于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调研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