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邮箱 信息门户 教务系统 OA办公 实景校园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师德文化月•征文 || 爱在前方 我的师院情怀

日期:2025-04-23来源:人文学院党总支 作者:邵颖怡关注:

【编者按】:为聚力打好“五场硬仗”,献礼学校65周年华诞,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学校组织开展“师德文化月”系列活动。活动以“扬师德之光,育师魂之范”为主题,激励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改革攻坚,心无旁骛谋求发展,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爱在前方——我的师院情怀

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 吕健

现在的渭南师范学院是2000年由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和渭南教育学院合并升本而成立的。

1993年,我考入渭南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政史教育专业。记得那年是9月20日前后报到的,报到的地点在学校(现在的汉马校区)的生活区道路两边,这条路直通学校的大门,路不宽,也就是双向两车道的样子。水泥路面有破损,不平整,道沿上是较窄的人行道,各系的迎新点就设在那里。拎着行李下了迎新的校车,我估计大多数新同学都和我有一样的疑惑,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难道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大学?

那时候的师专很小,生活区和教学区总共也就是一百来亩的面积。我住在2号学生公寓309宿舍,十几平方的宿舍里住了8个人,是上下两层的木架子床,架子床中间放了一张大桌子,桌子两边每人有一个抽屉可以放东西。这张桌子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是饭桌,也是在上面下棋、打扑克的娱乐设施。宿舍进门的上方有一个约60公分宽的水泥隔层,我们的行李箱都放在上面。我记得在师专上学的时候,几乎天天都检查宿舍卫生,上午上课离开宿舍的时候,被子要叠整齐、床面要平整、洗漱用具要放整齐,地面更是被值日的同学拖得一尘不染。大概是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课,覆盖全校所有班级,每周安排一个班,班里所有同学被分派到公寓、食堂、教学区各条道路、门卫等岗位,全天负责打扫卫生和值班帮厨等工作。那时候我们的学生公寓非常整洁,校园环境非常整洁。学生公寓被评为省级 “标杆公寓”,省内外一些大学都来交流过我们的实践经验。因为付出了劳动,所有同学都有了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都在自觉的维护校园环境。那时候我们天天要出早操,学校团委、学生会负责检查评比,每个系、每个班每天每周每月的出勤率都要全校通报,同学们也就养成了按时作息的习惯。

我们一般都是上午上课,下午很少有课。我们的教室在教学主楼的四层,每班都在固定教室上课。教室旁边就是系里的办公室,辅导员一出办公室就到教室了,管理起来很方便。政史系的考风非常严格,我们当时就开玩笑地说和高考的要求差不多。老师们上课都非常敬业,《哲学》《伦理学》《形式逻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概论》甚至《写作》等课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旁征博引、神采飞扬的授课情景仿佛还在眼前,老师们的严格要求让我受益终身。

1996年我毕业留校工作。先后担任政史系和中文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系办公室主任等工作,后又在党政办、评估办、化材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任职。师专上学的时候,我当过班里的体育委员、学校学生会的体育部长和系学生分会的主席。我喜欢踢足球,每年系际足球赛时操场上就围满了观众,我既是组织者又是运动员,我甚至有自己的球迷。学生干部的工作繁忙、紧张而充实,老师们都非常包容,总是指导、支持我们大胆的开展各项活动。学生干部的经历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提高。

我曾经写过一篇《我热爱学生工作》的文章,回顾我当辅导员和团总支书记时的工作。班级管理上我实行班干部一年任期制且不得连任的制度,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学生干部的经历和锻炼。有一个女同学说她上大学前从没有当过班干部,大学里班上团支部书记的锻炼,让她变得自信大胆,毕业后她也在一所高校当过辅导员,大学当学生干部的经历让她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并干得很有成绩。我和学生们一起探索怎样让贫困补助发放的更加公平合理,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各项活动中去。我努力做到公平、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不但学有所成,还要学有所长。

我还爱好文学、摄影,和学生们一起办过影展,排演过经典话剧《雷雨》等,自己参与过校庆50周年画册的制作、校史馆展板的设计等工作;自己经常也有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因为自己的爱好,我和学生有了更多交流探讨的话题,交流的多,辅导员的一句话或许就对学生产生了某些方面的影响。我有15年担任辅导员带班的经历,我给自己定的奋斗目标是要做一个让学生感到骄傲的辅导员。在一次学校新进辅导员的培训中,我提出要做好辅导员工作,自身应该“为人正、业务强、有特长”。“做一个让学生感到骄傲的辅导员”的奋斗目标,得到一些新同志的认可。

2012年我出版了自己的长篇小说《爱在何方》,讲的是一个大学生的成长经历,有对未来的憧憬,也不免些许的迷茫。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跨越式迈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指日可待。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是我们要始终追求的大爱。如果说刚步入社会时有“爱在何方”的迷茫,今日之中国,让我坚信——爱在前方。


此文章荣获“我与渭师的故事”征文活动二等奖。

上一条:重磅预告||“薪火相传·师道长存”朗诵比赛来袭!邀你共赴师道之声盛宴 下一条:4.23全民读书日||共赴读书盛会,礼赞阅读时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