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4时,人文学院大讲堂暨华山大讲堂系列讲座在博识楼1201教室举行。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杨乐生老师应邀作了题为“陕西当代文学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人文学院教师任葆华、李险峰、陈理慧、孙萍萍等老师及汉语言文学专业17级全体学生聆听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曹强主持。

杨教授在讲座开始,就以犀利的语言指出陕西当代文学中存在的问题。他说,陕西当代作家的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素养普遍不高,文学观念落后。他先后列举了柳青、杜鹏程和路遥等几位陕西著名作家的生活经历及文学作品,认为他们尽管成就不凡,但作品中大都存在着过于政治化、概念化等严重不足。
接下来,杨教授又讲述了深入生活和文学创造的关系。他说,一部作品只有与生活联系起来才有价值和意义。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深入生活固然很重要,但若没有艺术想象和技巧,依然写不出好作品。并且他认为,深入历史,深入文化、深入生命要比深入生活更为重要。陕西作家最为缺乏的恐怕不是深入生活,而是深入历史,深入文化、深入生命。
杨教授进而指出,陕西作家大多坚守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子和方法,除红柯等个别作家外,普遍缺少现代主义的创作观念和技法。他结合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发展的情况,向同学们说明了陕西作家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

最后,杨教授说,陕西作家普遍缺乏细致的艺术观及对文学的尊敬。这不仅仅是陕西,在全国也是如此。因此,他们的创作很难产生世界性的影响。这也是所有中国当代作家所需要跳出的局限。
讲座结束后,任葆华教授做了精彩的点评。他说,陕西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陕西文学的高度代表了中国文学的高度。陕西当代文学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陕西本土批评家的批评活动。杨乐生教授就是陕西本土批评家队伍中的一员大将,他以敏锐而精准的艺术感受、独到而深刻的思想洞见、尖锐而犀利的批评风格,在陕西文学评论界独树一帜。他今天并没给我们讲陕西文学的辉煌成就,而是尖锐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从中不难窥见其独特的批评风格。杨乐生教授精彩的报告,让我们大家对陕西当代文学有了更为全面而清醒的认识。
主讲人简介:

杨乐生,著名文艺评论家,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西北大学)副主任,陕西省作协常务理事、西安市作协副主席、陕西省现代文学学会理事、陕西省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小说评论》编委。出版文集《选择的尴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在全国七十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随笔、理论批评文章共300余篇。曾先后荣获陕西省文艺评论奖(2次)、黄河流域九省区山歌学术讨论一等奖、“中国北方 民间文学作品集”二等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