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19:30,人文学院“人文大讲堂”系列学术报告之十七——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期刊管理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王炳社老师的学术报告“艺术隐喻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在博识楼1201教室召开。报告会由人文学院副院长蔡静波教授主持,马雅琴教授、任葆华副教授、王衡副教授、武国权博士、李波博士等老师以及我院150多名学生聆听了报告。
王炳社教授从艺术隐喻的本质与特征、西方艺术隐喻研究的历史与演进、中国艺术隐喻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西方艺术隐喻的研究历史悠久,从古希腊开始,具有“比较说”、“替代说”、“诗性理智说”等发展阶段,目前有“贬斥派”和“赞赏派”两种对立的派别。中国的艺术隐喻研究也从先秦时期就开始了,经过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至清末、五四运动以后这五个阶段的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目前已成为一门显学。艺术隐喻具有四个特征:情感性、整体性、象征性和启发性,其本质是人脑隐喻的一种方法。艺术作品需要具备高雅的审美标准,不能太过直白坦露,应增加令人想象的余地,提高耐读性,突出“隐”的艺术魅力。整场报告会持续两个多小时,气氛活跃,同学们都听得兴致勃勃。
最后,蔡静波副院长对报告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此次报告会介绍了学术界最前沿的理论成果,令人耳目一新,为我们更好的解读文艺作品提供了一把钥匙,对于日常生活中正确理解和运用隐喻艺术进行听说读写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他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理论著作,以便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